科研动态

首页 - 科研动态 - 正文
武汉大学姜鹏副教授来beat365官网进行学术报告
作者:魏怡    来源: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    时间: 2024-09-14

97日下午,应我院教师胡小强教授邀请,武汉大学药学院博士研究生导师姜鹏副教授在我院作了题为“自由基生成新机制:接触起电驱动的化学反应”的学术报告。

姜鹏老师首先介绍了接触起电相关研究问题,讲述了该领域前人的工作以及发展现状。姜鹏教授团队制备了一种全氟化碳(PFC)纳米乳来构建PFC-H2O“液-液”界面体系,通过超声振荡过程中空化气泡的产生和破裂,实现H2OPFC纳米乳之间的高频接触/分离,以研究“液-液”接触过程中的电子转移。该研究首次证实在超声引起的高频“液-液”接触/分离过程中,H2O分子中的氧原子会失去电子,生成·OH,而PFC分子则得到电子形成带负电的PFC*。另外,水中的O2可以在超声辅助下从带负电的PFC*获得电子,产生·O2-。并成功将该ROS生成机制应用于肿瘤治疗(Contact-electro-dynamic therapy, CEDT),利用人血清白蛋白(HSA)修饰的全氟三丁胺(PFTBAPFC纳米乳在超声条件下产生ROS,触发肿瘤细胞的免疫原性细胞死亡,促进树突状细胞成熟和巨噬细胞极化,激活T细胞介导的抗肿瘤免疫反应来消融肿瘤。由于该疗法产生·OH的原料是生物体内大量存在的水,因此该疗法可不受肿瘤内源性物质(GSHH2O2等)的限制。本研究为阐明液-液接触过程中自由基的产生机制提供了新的视角,并提供了一种具有发展潜力的肿瘤治疗新方式。在讨论环节,姜鹏老师与现场师生就接触起电潜在应用价值、接触起电过程的机理等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讨论。

姜鹏,武汉大学药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首批湖北省“青年拔尖人才”(2021),武汉大学“351人才计划”珞珈青年学者(2015),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药物分析技术分会委员,武汉药学会药物分析与评价专业委员会委员,MedMat期刊首届青年编委。在近红外二区荧光纳米诊、肿瘤微环境调控与免疫治疗、可穿戴/可植入药物递送系统等方面取得多项创新成果。先后主持了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等科研项目。共发表SCI论文58篇,他引2500余次。其中,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在JACSAdv MaterACS NanoAdv Funct MaterMater TodayNano EnergyAnal Chem等期刊发表SCI论文41篇。

   责编:张泽会    审核:李金    上传:邹哲